大陸投資 要靠自己 非靠國際
新加坡政府為拓展對大陸投資政策,李光耀資政親自帶頭推動,選定在江蘇省蘇州古城以東70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含金雞湖水域),與中共政府合作,並由雙方財團註冊資本為5,000萬美金,合資成立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承擔蘇州工業園區(其中工業用地佔2,400公頃)規劃區內的成片開發。分三期及滾動方式計畫在10年左右時間完成開發工作,行政管理以中共方為主,招商和開發以新加坡方為主的方式進行,並以對台招商為主要目標。自1994年5月開始,在首期開發2.8平方公里為啟動區,由新加坡多位領導人親自帶隊到台灣、歐洲、美國、日本等地進行招商,因當時工業用地租金每平方米高達70美元,當地工資貴、投資成本高,而乏人問津。現已放下身段,降低地價,基礎建設完備,配套設施齊全,並有不少台商和外商進區,台灣雖有政府鼓勵與外商合資,可利用該外商國家與中共簽訂之投資保障協訂,藉以保障台商投資權益,並有一知名工商社團負責人,以新加坡在大陸有很大的後台為靠山背景,以及可獲得新加坡與中共簽訂的投資保障協訂作為保護台商的投資權益,而協助新加坡鼓勵台商進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投資,但因台商也與歐美日商看法略同,加上只要了解中共對台政策的人士,都明白中共對大陸發展空間,"肥水不落外人田"心意濃厚,希望屬於自家人的台商到大陸自由發展,不必要懷有藉由他國保護心態,何況中共一向特別照顧台商,並積極在改進保障台商權益,並願與我方簽訂"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協定",本會林會長也已向中共當局建議早日完成制訂「台商投資保護法」具體實行細則,以加強台商在大陸投資信心,深獲重視,已積極進行制訂中,並即將完成和公佈實施。而且台商在大陸投資賺錢的占有75%以上的事實,他們所得之權益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正當的經營以及中共所給予的保障,而非外國勢力的幫助,更非國際的保障,也不需他國的保障。因此,赴大陸投資的發展和人際關係要靠我們自己,以及中共對台商的保障遠比靠新加坡或任何外國較為實際,吾人在他國設立之工業園區,遠不如在我們自己「台灣工業園區」內投資,既貼切、又有感情、最安全、更可信賴,廠商一致深切體認。
中共大幅削減關稅、台商外商大利多 人民幣可自由兌換、資金調度更方便 雖然取消優惠政策、但有利自由競爭
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於1995年11月19日在大阪亞太經合會高峰會上保證,中共將自1996年起,削減關稅至少30%;中共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也於21日向港商人士披露,大陸關稅稅率1996年將降低36%,1997年則調至減35%,連續兩年累計調降幅度高達58.2%,目前大陸的關稅平均稅率為35.9%,1996年將調整為23%,1997年則調至15%,在加入WTO後使未來兩年內,大陸平均關稅稅率將實際為下降20.9%,相對那時稅率水平減少了58.2%,本會林會長已求證屬實,而且中共確已宣布自1996年四月一日起調降4,900項產品關稅,降幅36%,平均稅率可由目前的35.9%降至23%。2001年大陸正式加入WTO後,將在四年內逐年大幅降低平均關稅水平降至10﹪。對到大陸設廠的台商以及出口至大陸的產業,不論成本降低或市場開拓,都是正面的消息,更是一大利多的消息。
雖然中共於1995年實施新稅法後,造成進口成本突增近三成,自1995年7月起調降加值型營業稅出口沖退稅比例,由17%降為14%,1996年四月起更將降至9%,並取消外商進口設備免關稅的優惠,雖將增加外商的負擔,但削減關稅加上其他一些措施後,仍可使外商所增加的負擔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1996年中共中央即將開放准許在往來帳項內的人民幣自由兌換,也會使台商、外商投資大陸的資金調度更為方便。
1996年起中共將按照國際通行的作法和市場經濟的需求,按照國民待遇及平等競爭的原則,取消一些關稅減免規定,逐步統一內外資金企業稅收政策,以便規範稅制、統一稅負,為企業之間和地區之間創造一個平等競爭的條件,但因中共有大幅削減關稅、人民幣自由兌換及地方政府彌補取消優惠政策之措施,以及本會林會長向中共當局力爭給予台商、台胞與大陸同胞同等消費之建議,深獲重視,也即將實施,有助於大大降低消費成本,整體而言,中共雖然取消外商進口稅優惠,但有利自由競爭,因此在大陸投資仍是一大利多。
|